抗疫纪实
家,我来了!武汉之“疫”,是他的主场
在北京医疗队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肖汉,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对于其他队员来说,驰援武汉是远道而来;对他来说,这里他的“主场”。面对疫情,他心急如焚,面对近在咫尺的家,只能“三过家门而不入”。
不一样的“归心似箭”
2000年离开武汉,肖汉医生一直很忙碌,只有每年春节才能回武汉看望家人。2019年底,肖汉医生和往年一样,早早买好了回乡的机票。随着春节临近,母亲从武汉打来电话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肖汉医生更是归心似箭。
然而,回家的盼望,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
肖汉退掉了飞机票,做好了坚守岗位的准备,他说无论是镇守北京还是支援武汉,自己都义不容辞。记者问他更愿意在哪儿奋战,他仍用了“归心似箭”这个词。
“我生于武汉,在家乡,我学到了从医的本领。”肖汉说,家乡有难,作为一名医者,尤其是专业对口的医生,他站到最前线是天经地义的。
△身穿防护服的肖汉医生
除夕夜,当家家户户都暂时忘却烦恼,围坐在桌边观看春晚时,肖汉家的电视却一直黑着屏幕。在校友、同仁的微信群里,他忙着和大家讨论该如何支援家乡,“物资够不够?需不需要筹集捐款?”在每个群里,肖汉医生反复地问着。他相信,此时海内外所有的武汉医者,都在做着和他相同的事情。
近在咫尺家难回
终于,肖汉医生跟随北京医疗队出征而“归来”武汉,以这种方式回到家乡,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
这座城市对他来说绝对不陌生,医疗队驻地和他的家虽然位于这座城市的对角,但若驱车前往,也不过一个小时。相对于北京到武汉的距离,温暖的家、想念已久的母亲已经近在咫尺了。但肖汉明白,今年只是“理论上回家了”,他无法去见家人。
“这不仅是要遵守医疗队纪律的问题。”肖汉说,此次疫情来得迅猛,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他去见家人,会给双方都带来感染的风险。“很多人对病毒的理解仍存在误区。一个人身上是否携带病毒,并不是有或没有这样一个非黑即白的道理,而是可能存在量的变化,量变会带来质变。所以在非常时期,尽量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才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最好办法。”
远在北京、难以常回家看看是一种无奈,家门近在咫尺却回不去,更是让他非常难过。“为了大局,请家人原谅吧!”
△肖汉(右)和北京医疗队的队友
耳听乡音痛在心
北京医疗队刚到武汉时,大多数医护人员都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面对患者的诉说,他们必须“竖起耳朵”,因为不太能听懂武汉话。可对于肖汉来说,病房里听到的都是乡音,有时候他还为患者当起了翻译。不过,他听到的每一句乡音,翻译的每一句话,都是来自父老乡亲的痛苦。痛在患者身上,也痛在肖汉的心里。
这种情感肖汉从未在战场上流露过,那时,他就是一名沉着冷静的战士。“只有脱下防护服以后,我才思绪万千。”肖汉说,从医多年的医者,都会培养出控制情绪的能力,因为如果控制不好情绪,会导致自己判断及操作的失误。
“回到驻地的时候我会想,作为医生,能够救治这些患者的手段,我已经都用上了,可作为普通人,我到底还能再做些什么,去减轻他们的痛苦。”说着说着,这位坚强的战士也哽咽了。
“不过,疫情当前,家乡人民的临危不乱更让我振奋。我看到医院里发热门诊的排队秩序很好,我们武汉人就是这样,凡遇到大事,心一定能拧到一块儿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肖汉说。
下一篇: 我的眼神必须是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