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一届CHINA影像学培训班成功举办
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帕金森病影像学联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迈格生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届CHINA影像学培训班于4月27日在北京深圳大厦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相关专业的临床及科研人员约100余人参加培训。
CHINA平台负责人张丽娟老师向与会者介绍该平台
她说“该平台目标是联合国内神经变性疾病领域的优势单位,创立多中心协作机制,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服务新模式。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参与单位可利用精确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基因、影像等自动分析和判读工具来解读各单位上传到平台的临床信息、生物样本和影像学数据,以便建立专家共识和指南以及制定临床药物试验方案,实现神经变性疾病的早期确诊。
中国帕金森病影像学联盟(PDICC)主席
吴涛教授为大家带来帕金森疾病最新研究进展的报告
他表示:当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影像学(MRI、PET-CT)的研究重点及热点集中在客观、可靠的神经影像学标记物研究。目前功能核磁研究进展迅速,核磁分析技术亦趋成熟,但随着研究深入,该方法的大样本依赖性凸显,这给临床利用该方法开展个体化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新影像标记物,如脑铁、神经黑色素的定量研究,影像分析方法学仍需进一步完善,如何使脑铁和神经黑色素成为帕金森疾病的客观诊断标准之一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观点引发学员的强烈共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马婷教授
长期致力于医学图像智能分析及模式识别研究,同时也是PDICC的发起人之一
她说,临床上病理改变只有Aβ和tau蛋白的单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占据极少数,AD表型复杂多样,影像学研究可以帮助临床确诊疾病分类及亚型,如MRI图像结果显示内测颞叶萎缩的可认为是可能发生AD疾病,PET-CT则可直接诊断AD。 在分析方法这块,马教授强调,建立中国人全脑标准图谱对于计算机AI自动化解读疾病影像数据信息极其重要。同时她还介绍了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影像数据分析平台Brain Label, 鼓励大家积极加入CHINA平台,进行标准化数据采集,数据共享,精准判读,为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新突破。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的何宏建教授长期致力于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定量功能和结构磁共振成像及其应用等研究
报告中,他从BOLD、DWI、DTI等核磁相关序列的基本原理方面,由浅入深地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机器,充分利用核磁机器的性能,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获取高质量采集数据。同时,他还表示,CHINA平台内统一参数图像的共享可实现多中心的图像质量指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杨旗教授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和高端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
报告中,他介绍了磁敏感技术(SWI)和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QSM)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可能误将SWI图像作为QSM图像,着重强调了采集的参数设置直接决定着输出图像的类型。
为使学员更加形象具体的理解,何教授和杨教授带部分学员到宣武医院放射科核磁共振室以均匀水膜为扫描对象进行现场教学,并提醒学员核磁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首都医科大学 顾朱勤老师
介绍了PD在PET上显像原理和诊断标准,并指出了当下最常用的示踪剂类别及对应的注射标准剂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严超赣教授
他提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如头动、标准化和多重比较校正等,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已经建立的脑成像分析与共享平台DPABI和基于大脑皮层的脑成像数据分析软件DPABISurf,并指出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对当下的功能核磁分析进行了简化,实现了高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生物医学工程方向在读博士叶辰飞
为大家介绍了利用核磁DTI序列研究PD和AD疾病的价值,重点演示了DiffusionKit工具包追踪全脑纤维束的方法。
北大医信的算法工程师郭士成老师
就当下CHINA平台的单位数据上传、存储、命名规则等相关操作进行了详细讲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专业
帕金森功能影像方向在读博士高琳琳
为大家演示神经黑色素成像图像读取软件、质量控制、黑质定位、脑区勾画、背景选择、数据读取等详细操作流程,鲜明且具体的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员的理解。
本次培训的顺利举办为相关专业方向的老师与学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代表着CHINA平台的顺利开展。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真正将PD和AD的影像学证据纳入疾病的客观诊断标准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